小时候我们的街边有各种各样的摆摊儿,卖炸串、卖炸臭豆腐、卖书、卖衣服、套圈的游戏等等,一波人间烟火的回忆杀,大家还记得吗?
但,后来各个城市加强市容市貌,很长一段时间就变成了商贩们和城管们的斗智斗勇……最后,地摊几乎就都消失了。
小时候的你,最喜欢去哪个地摊!?
现在女士们喜欢吃的螺蛳粉,它的前生也是来源于地摊,上个世纪70年代柳州人喜欢螺蛳和米粉,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有发现商机的人。
在米粉里加入几勺螺汤,螺蛳粉就这样出现了。之后便会看见有人骑上三轮自行车,或拉上牛车摆地摊煮螺蛳、卖米粉。那个时候别说山珍海味了,食不果腹也是有的,一碗米粉那就是人间美味了。
以前的柳州螺蛳粉还是地摊边上的小吃,谁能想到才几十年,就变得家喻户晓的网红美食了呢?甚至还有了柳州螺蛳粉博物馆!
何时会出现东京第一家螺蛳粉店呢,这算不算商机!?
从很久以前开始,我们买卖东西都是以地为席。
而地摊回忆杀,去年又重新回来了,久别重逢,我们已不再年轻。
值得一说的是五菱汽车,为了助力地摊经济,研发了地摊神车,股价暴涨120%,太拼了,真是人民需要啥,它就造啥。
地摊经济一直因为影响市容环境,而不能堂而皇之,但它在经济困难的背景下,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就业压力。
去年的疫情,咱们对外的经济肯定不能正常进行了,但我们自己内部的经济不能倒,需要去库存,为了实现内循环。因为我们的市场本身够大,可以自产自销;而且,当下正是网红经济盛行的时候,造就了许多的网红城市。正确的引导地摊经济,不仅提供了就业机会,增加了大家的收入,消费再次被带动起来,还能还让更让城市多了些烟火气。
这里又出现问题了,很多朋友认为地摊会打击商场的经济。其实,两者的大众购买需求是不一样的,产品售卖定位也不一样。比如需要长周期使用的商品,怎么在地摊买呢?
再说了这些都是市场行为,就需要留给市场去决定。即使有冲突也是正常的,市场经济就是适者生存的过程。
毕竟地摊经济只是在特殊的时期下的一次自救运动,而不是长期战略。
大家有没有发现,地摊经济这个词,似乎听得没有之前那么多了,昙花一现。虽然摆地摊的门槛并不高,但这世上凡是挣钱的事情,哪有这么容易的呢?
很多人是凑个热闹,看个热闹、有个逛街的地方,真正大量购物的人并不是很多。此外,你要卖什么,从哪里拿货,如何变得更有竞争力,能坚持多久,这些都是问题。
很多人摆了几天之后发现,赚的钱还不够自己吃顿饭的钱,那还摆个啥,还不当初信了网上所说:月入一万,就摆地摊!
假如给你个地摊位,你又想卖些什么呢?